精準解剖 × 多點固定:深層筋膜拉提術的技術革新
深層筋膜拉提術(Deep Plane Face Lift)在亞洲族群的臨床應用



作者:
Chin-Ho Wong, MRCS(Ed), MMed(Surg), FAMS(Plast Surg)
Michael Ku Hung Hsieh, MRCS(Ed), MMed(Surg), FAMS(Plast Surg)
Bryan Mendelson, FRCS(Ed), FRACS, FACS

出處:
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, Vol. 156, No. 4, pp. 485e–496e, October 2025.
DOI: 10.1097/PRS.0000000000012102
(本論文屬開放存取文章,依 CC BY-NC-ND 4.0 授權條款發表。)

一、研究背景
近年亞洲地區對外科拉提術的需求增加,特別是深層筋膜拉提術(Deep Plane Face Lift)。
此技術能更有效地鬆解並重定位臉部深層軟組織,特別適合顴骨寬、軟組織厚重的亞洲臉型。
與傳統拉皮相比,深層筋膜拉提可直接牽引臉部深層筋膜,達到自然且持久的提升效果。

二、研究方法與對象
• 期間: 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
• 受試者: 共61位亞洲患者(平均年齡52歲,38–78歲)
• 女性49人,男性12人
• 初次手術42人(69%),修正手術19人(31%)
• 平均追蹤時間: 19個月
• 滿意度調查: 涵蓋外觀改善與生活品質兩項指標

三、手術技術重點(技術特色)
1. 精準的解剖層次剝離:沿頰部深層(premasseter 與 prezygomatic 空間)操作,確保安全並提升效果。
2. 多點固定系統:以6–8條縫線針對下頷線、下頰、法令紋與顴部進行分區拉提,達到整體緊實。(如圖)
3. 張力分散閉合:皮瓣以「無張力」方式縫合,減少疤痕與耳垂變形。
4. 搭配脂肪移植:視需求補充面部凹陷,增強立體度與柔和感。
5. 術中重點保護:透過顯微層面理解,確保遠離顏面神經主幹路徑以降低神經損傷風險。
精準解剖 × 多點固定:深層筋膜拉提術的技術革新

四、臨床結果
• 滿意度: 98%患者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
• 併發症發生率低:
• 耳後表皮壞死 3%(2例)
• 肥厚性疤痕 1.6%(1例)
• 暫時性顏面神經麻痺 1.6%(1例,8週內完全恢復)
• 無血腫、感染或感覺神經損傷病例

五、亞洲臉型的適應與優勢
• 厚皮膚與強附著層:使得「整層筋膜與肌肉」可一體提升,效果自然穩定。
• 寬顴骨特徵:使外側拉提難以改善法令紋,深層筋膜拉提能直接拉緊前臉部筋膜,改善鼻唇溝。
• 張力平均分散:減少亞洲人常見的肥厚疤痕與「pixie ear」變形。

六、術前規劃與合併治療建議
• 過去能量療程或線材治療者:因深層組織瘢痕化,手術時需謹慎分層。
• 曾大量注射填充物者:建議術前2–3週以玻尿酸酶分解過量填充,避免術後凹陷或纖維化。
• 咬肌或腮腺肥大者:可於手術前1個月注射肉毒桿菌素縮小體積,有助拉提張力傳導與術後線條流暢。

七、結論
• 深層筋膜拉提術對亞洲患者具高安全性與可預測性。
• 此技術透過:
1. 精準的解剖分層與筋膜鬆解;
2. 明確的固定點設計;
3. 系統化的皮瓣縫合方式;
可提供自然、持久的年輕化效果,避免傳統拉皮的人工痕跡。


參考資料
Wong C-H, Hsieh M.K.H., Mendelson B.
Deep Plane Face Lift in Asian Patients.
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, 156(4):485e–496e, 2025.
https://doi.org